四川雅安:​立足建设国家公园 守护熊猫生态家园
  • 日期:2021-10-27 12:34:33
  • 导读: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雅安市荥经片区是大相岭山系大熊猫孤立小种群的核心分布区和关键栖息地,也是大相岭山系和邛崃山系种群遗传基因交流的关键走廊带,对大相岭大熊猫种群的保护和生存延续、防止种群衰退和灭绝、促进大熊猫种群资源发展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雅安市荥经片区是大相岭山系大熊猫孤立小种群的核心分布区和关键栖息地,也是大相岭山系和邛崃山系种群遗传基因交流的关键走廊带,对大相岭大熊猫种群的保护和生存延续、防止种群衰退和灭绝、促进大熊猫种群资源发展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整个大相岭山系大熊猫种群都属于孤立小种群,存在着遗传多样性低、缺乏基因交流、栖息地破碎化严重等问题,2012年,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大相岭野生大熊猫分布数量仅存38只。2013年“4·20”芦山地震又进一步加剧了大相岭山系大熊猫种群严峻的生存形势。

  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荥经县管护总站在荥经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以大熊猫保护工作为重心,围绕着人工繁殖大熊猫野化放归、野外大熊猫种群及其栖息地监测巡护管理、泥巴山廊道建设及大熊猫栖息地修复开展工作,助力大相岭大熊猫孤立小种群保护与复壮,守护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

  一、大相岭大熊猫野化放归研究基地运行,为孤立小种群复壮迈出实质性一步

  荥经县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灾后重建规划,投资建设了大相岭大熊猫野化放归研究基地,以期通过野化训练人工繁殖的大熊猫个体放归到野外区域,促进野生种群复壮,避免该种群的灭绝。2018年12月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野化训练的圈养大熊猫“和雨”“星辰”入住,放归基地正式启用。2019年6月成都基地野化训练的大熊猫“倩倩”入住基地进行放归前适应。“倩倩”在2号大圈适应良好,基本达到放归要求,已上报国家林草局开展放归前专家评估工作,“和雨”、“星辰”正在接受第三阶段野化训练。

  二、多措并举开展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监测巡护管理

  为保护以大熊猫为旗舰种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安全,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县管护总站积极开展了多项举措对大熊猫进行精细化管理。一是成立大熊猫专职监测队,强化大熊猫监测能力。为提升野外和放归大熊猫种群及其他野生动植物的监测能力,掌握野外大熊猫种群动态和对放归大熊猫进行追踪监测,建立了包括7名专业技术人员和7名经过训练的野外监测队员的大熊猫专职监测队,落实相应保障机制并提升队伍专业化程度,熟练掌握无线电跟踪监测、GPS、无人机、红外相机等技术手段,为大熊猫保护提供充足的技术和人员保障。二是开展数字化、信息化建设,丰富无线电和红外相机等信息化监测技术,形成天基卫星和地面物联网互补的大熊猫监测网络应用环境,建立生物多样性大数据平台,逐步实现大熊猫信息化管理。目前管护总站在大熊猫国家公园范围内设立监测巡护样线448条,已完成调查221个,布设红外相机200余台,安装20台微波实时传输红外相机、3台微波信号接收(中继)站、1台红外视频监控云台,用于收集大熊猫及其伴生动物活动区域和空间分布情况以及区域内的人为干扰情况。三是以调查数据为支撑,将区域内的基本情况反馈到保护管理人员处,有针对性地开展巡护和人为干扰管控,在主要路口、入口设卡,安装实时监控,与森林公安联防联控,保障以大熊猫为主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为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三、重视生态廊道建设,助力小种群复壮

  2010年以来,通过多年的努力,泥巴山大熊猫走廊带生态建设成效显著。近几年的调查监测显示,泥巴山廊道区域大熊猫活动相对稳定,多次在相应调查范围内发现大熊猫活动痕迹点,108国道两侧活动尤其频繁。荥经管护总站通过长期监测,进一步掌握了廊道范围及周边野外大熊猫种群更为详细的信息,为大熊猫栖息地进行了客观的状况评价;通过人工修复受损栖息地改善野外大熊猫生存环境,增强栖息地的协调性和连通性,实现了隔离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从根本上降低局域小种群的灭绝风险。为面向周边社区居民和过往游客进行生态保护宣传,2020年泥巴山宣传保护站成立。通过设置宣传牌、LED屏播放宣传视频、现场讲解等方式,向路过的群众和游客讲解国家公园相关法律法规、大熊猫野化放归、野生动植物保护、疫源疫病防控和森林防火等相关知识。

  四、进行受损栖息地修复,还野生动物生存家园

  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泥巴山大熊猫廊道周边区域在上世纪沿108国道曾进行过大规模森林采伐,但采伐后以生产木材为目的进行了人工更新,且部分地块管护不到位,次生林和人工林内树木因杂灌藤蔓疯长而导致林内大熊猫主食竹零散分布且长势差,不适宜大熊猫栖息和活动。由于泥巴山大熊猫廊道是大熊猫等野生动物迁徙、扩散和连接栖息地的廊道,因此在108国道两侧受损栖息地进行人工干预,通过人工低效林改造、次生林补栽乔木的方式逐渐恢复森林生态功能,有效应对了道路干扰,增加了大熊猫在该区域的活动几率,从而达到联通该区域周边栖息地,同时改善该区域的物种多样性的目的。

  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管护总站在实地调查基础上,与科研院所和NGO组织合作开展区域内受损栖息地恢复项目,选择了三种典型的受损退化栖息地分别采取不同措施进行人工干预,设置了样方持续监测调查。2018年至今已开展3年,完成了大熊猫栖息地改造5000亩,栽植以槭树和桦木为主的本土阔叶树种16000株,以改善大熊猫栖息环境,为该区域大熊猫种群发展创造基础;促进区域森林生态系统良性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助力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生态恢复,逐步促进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增加区域物种多样性,增加森林碳汇,建立栖息地恢复造林典型案例。